发表在最近出版的《中风》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称,如果人们能够识别自己的中风前兆,并在这些征兆开始后的90分钟内接受治疗,遭受永久性残疾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。
美国心脏病协会的数据显示,在美国,中风是导致人们死亡的第四大杀手,也是造成人们残疾的第一要素。如果一个人发生中风,抢救时间是至关重要的,医生开出溶栓药物的速度越快,大脑的血流就能越快恢复,这样就可以防止造成永久性损害。
为了评估中风治疗的最佳时间,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中央医院的研究人员在14年的时间里,对欧洲各地101个中风医疗中心的6800名中风患者进行了研究。研究结果显示,对于中风发作不严重的患者来说,如果能在最初征兆出现后的90分钟内给予溶栓药物,他们不太可能遭遇使机体丧失功能的负效应。
研究人员表示,尽管即使超过90分钟也可能进行成功治疗,但及早采取干预手段总是更好。
已经有可靠的证据显示,在中风征兆出现后4.5小时内进行治疗都可能产生效果。不过,有这么多时间不代表应该等待这么久,而目前的治疗目标是1小时,在中风征兆出现后的1小时内进行治疗。
由于人们往往不能识别中风征兆,这样会导致治疗延迟而危及生命。此外,中风会影响患者察觉问题的方式。
为了克服这个治疗障碍,需要让人们认识同中风相关的风险因素与征兆。目前,美国心脏病协会敦促病人记住以下短句来识别中风征兆:面部下垂,手臂无力,讲话困难,打急救中心电话。
研究人员警告称,如果人们出现其他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,例如突然丧失视力,走路困难,一侧身体麻痹或突然出现严重头痛,就应该立即拨打急救中心电话,并要求急救人员将自己送到中风治疗中心去。 (淑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