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汉中医药网 首页 > 专科医讯> 正文

耳胀的诊断

2015年07月15日 21:22
字号:T|T

耳胀又称为分泌性中耳炎,系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的一种表现形式,中耳腔内积存非化脓性液体。小儿多见咽鼓管堵塞或功能紊乱为其发病中心环节。中耳粘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,粘膜内杯状细胞增多,病理性粘液腺形成,为积液来源,分泌液内含大量糖蛋白。各种原因引起的咽鼓管功能不良,中耳急性炎症治疗不彻底,上呼吸道变态反应,内分泌或免疫功能障碍均可导致本病。

诊断

一、现代医学

1、起病缓慢,患耳闷,低频耳鸣。听力障碍隐匿进行,小儿患者表现对言语反应差或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。

2、鼓膜有不同程度内陷,呈特征性油黄或油红色,少数呈灰蓝色。鼓气耳镜检查显示鼓膜动度减退或不动,有时可见气泡或发线。咽鼓管吹张欠通畅或不通畅。

3、听功能检查

音叉检查为典型传导性聋。

纯音听力计测试为低频传导性聋。由于传音结构重量增加,粘液堵塞圆窗或毒素吸收至内耳等原因,骨导听阈可升高而呈混合性聋。

声导抗检查对诊断鼓室积液有较高价值,阳性结果为:声顺值低(≤0.4ml),B或C型鼓室功能曲线,前者为积液的有力证据;后者负压至—250mmHO2以下者,积液可能性亦大;曲线坡度降至15%以下;患耳镫骨肌声反射消失;咽鼓管功能不良。

经准确的鼓膜及音叉检查,对本病诊断的正确率可达90%以上。

4、诊断性鼓膜穿刺:可抽出液体,多为稀薄草黄色粘液,或为稠厚粘液,少数为黄色胶样液。积液太稠厚者抽吸时为负压,不能吸出液体。血性粘液提示中耳有胆固醇肉芽肿形成。

5、鼻腔及鼻咽部检查常可发现炎性或堵塞性病灶。本病的成人患者,应常规检查鼻咽部,避免遗漏鼻咽癌的早期诊断。

6、鉴别诊断

粘连性中耳炎也呈传导性聋及B型鼓室曲线,但鼓膜不具油亮特征而呈高低不平粘连状,穿刺抽不出液体。

完整鼓膜的脑脊液耳漏,伴渗出的急性卡他性中耳炎、气压损伤性中耳炎、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穿孔前、颈静脉球体瘤等鼓室积液或肿块。根据其病史、症状及鼓膜特征不难鉴别。

7、乳突X线摄片可见气房减少,但无骨质变化。并发胆固醇肉芽肿者可有骨质吸收。

二、中医

分泌性中耳炎属中医“耳胀、耳闭”范畴。本病有因肝胆经气不舒,内有郁热,兼之风邪侵袭,引动经热上循,结于耳窍,以致耳窍经气痞塞不宣,出现耳胀之症。也有因耳胀失治,或反复发作,以致邪毒滞留,气血瘀滞,脉络受阻,耳窍闭塞而成。还可因脾肾虚损,精气不足,不能上注,耳窍失养,以致闭塞失用,成为此病。

1、辨证依据:耳内胀闷堵塞,兼耳鸣,听力下降,检查耳道无物阻塞。

2、临床分型

耳内作胀,不适或微痛,耳鸣如闻风声,听力突然减退,但听自己说话的声音却大于平时。患者常用手指轻按耳门,以减轻不适。常伴发热恶寒,头痛,鼻塞流涕,咽痛,脉浮数。或有口苦咽干,舌红苔黄,脉弦数等者为风邪壅塞型。

耳内胀闷,有堵塞感,日久不愈,甚则如物阻隔,听力减退,逐渐加重。耳鸣如蝉,或声音嘈杂。或伴饮食减少,腹胀便溏,疲倦,舌质淡白,脉缓细。或兼腰酸膝软,头晕眼花,失眠多梦等为邪毒阻滞型。


 

网友评论:

已有0条评论,共0人参与,点击查看
登录 (请登录发言,并遵守相关规定)

企业服务

推广信息

商务合作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广告服务 | 诚聘英才 | 意见反馈 | 友情链接 | 网站地图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Copyright © 1999-2009 TH55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
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